搜尋此網誌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盤點那些常見的天然假化石

摘自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 

以下文章若出現藍字乃本人註解。 


假化石,顧名思義,就是一類形似化石但不是化石的東西,由於外形與真化石十分相像,常常被大眾或化石收藏家誤認為是真的化石,不少剛入門的地質愛好者或多或少都上過它們的當呢。

▲ 菊花石(紅柱石礦物)

天然形成的假化石與生物作用無關,但卻具有某些類似生物的結構。假化石十分普遍,因此在野外一定要引起注意。辨別化石的真假需要一定的地質知識,也需要一定的經驗。

恐龍蛋

泥礫又稱冰礫土或冰川泥礫,是由冰川直接堆積的黏土、礫石和砂的混合體,常見於河床底部。泥礫是冰川挾帶的岩石和岩石碎屑,在冰融化後堆積而成。泥礫經過後期風化剝蝕後形成球狀石頭,容易與恐龍蛋混淆。

▲ 假的恐龍蛋化石,其實是泥礫

恐龍蛋是非常珍貴的古生物化石,形狀有圓形、卵圓形、橢圓形和橄欖形等多種形狀。恐龍蛋化石的大小懸殊,小的與鴨蛋差不多,大的直徑超過50公分。恐龍蛋化石通常成片出現,蛋殼外表面光滑或有點紋飾。


▲ 真的恐龍蛋化石

植物化石

所謂的樹枝石是野外常見的假化石,它其實是一種樹枝狀的薄印痕,其成因是岩石形成後氧化錳飽和溶液滲透沉澱的結果。有的也含有少量的鐵。由於這種樹枝石很像藻類或苔蘚植物的印記,常被誤認為是植物化石。

▲ 假的樹枝狀鐵錳質沉積物

完整的植物化石較為罕見,通常保存了植物的形態和結構特徵。植物化石可以提供重要的訊息,能反映古代植物的形態、生態和地質歷史背景。很多植物也與成煤、成礦作用有關。

▲ 真的植物葉化石

遺跡化石

波痕是沉積岩中常見的構造,易被誤認為是生物活動的遺跡。它是由於風、流水、波浪等介質的作用,在沉積物表面所形成的波浪起伏的痕跡。波痕由波脊和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

▲ 假的波痕

遺跡化石也稱為「痕跡化石」,是由生物遺留在沉積物表面或內部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形跡構造形成的化石。遺跡化石包括生物擾動、足跡、移跡、潛穴、鑽孔、糞化石等。在缺乏實體化石的情況下,遺跡化石可作為良好的標誌。

▲ 真的貴陽早三疊紀遺跡化石

龜化石

龜背石是一種特殊的成岩結核,表面存在多邊形的同心圓環及放射狀細脈,因類似龜背的花紋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膠沉積物中析出的物質經由脫水收縮而成的裂隙,再被其他礦物充填而成。

▲ 假的大連金石灘龜背石

龜化石是龜類死亡後,在當時被泥沙掩埋起來,經過漫長的歲月,遺體中的有機質被分解,但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等與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烏龜原來的形態、結構依然保留著。

▲ 真的白堊紀滿洲龜化石

假化石雖然不是真的化石,但也是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演化而成的,使其擁有類似生物的形態和結構,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真化石固然可貴,假化石又何嘗不是大自然的寶貝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