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来源:地质科普之窗
它固執地把八面體形態焊在自己的「生長基因」裡
生有如烈焰一般的紅色
走過漫漫歷史長河
在許多寶石「頂流」的背後
都是它在「替人打工」
它就是寶石界的八面體「替身」-尖晶石
01 「懷才不遇」的尖晶石
在歷史上有幾顆非常著名的尖晶石在數百年間都被誤認為紅寶石,例如雞蛋大小的「黑王子紅寶石」、重達398.72克拉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皇冠上的「紅寶石」、歷經六任國王之手的「帖木兒紅寶石」,甚至包括我國清代一品官員上用的「紅寶石帽子」。
直到18世紀,尖晶石才被科學家用顯微鏡和化學分析洗去「冤屈」,正式承認它是獨立的寶石品種。
02 尖晶石的「八面體」身分證
尖晶石的英文名稱是「Spinel」,源自拉丁語「Spinella」,意思是「尖刺」,這得益於尖晶石的八面體晶形,使得它有著一個個尖銳的角。尖晶石是一種鎂鋁氧化物,化學分子式為(Mg,Fe,Zn,Mn)(Al,Cr,Fe)2O4,從它的化學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存在著普遍的類質同象替代,可以包括鋁尖晶石、鉻尖晶石等亞族。
03 尖晶石的色彩藝術
為何尖晶石常被認錯,主要因為它的顏色與紅寶石、藍寶石等極為相似,且常伴生在一起。除了紅色、藍色以外,尖晶石還可呈現黃色、紫色、無色、橙黃色等多種顏色。紅色尖晶石含有Cr3+,藍色尖晶石含有Fe2+,褐色則會含有Cr3+、Fe2+、Fe3+。正是這些「微量元素盲盒」,使得尖晶石的顏色十分多樣。
04 尖晶石的「寶藏款」揭秘
除了依照顏色分類,尖晶石中也有較優異的「尖子生」。
「絕地武士」尖晶石:只有在緬甸和斯里蘭卡少量產出,它的顏色不會太深,具有霓虹感和強烈螢光,像極了星際大戰裡絕地武士手中的光劍。
「馬亨蓋」尖晶石:來自坦尚尼亞馬亨蓋地區,以柔和的粉紅橙色聞名,自帶絲絨質感「柔光濾鏡」。
鈷尖晶石:產自越南、斯里蘭卡等地,由於鈷致色表現出濃鬱的藍色,被人戲稱為「藍色妖姬」。
05 尖晶石的生產地
尖晶石的產地主要分佈在喜馬拉雅山一帶,包括阿富汗、塔吉克、緬甸、越南、斯里蘭卡等地。它們常產於片岩、蛇紋岩等岩石中,也可以產於大理岩中,與紅寶石、藍寶石共生,還有一些尖晶石經過漫長的風化和流水搬運,從原生礦脈「離家出走」,混入河床、沙灘的砂石中。
06 尖晶石的「鑑寶指南」
隨著尖晶石的逆襲走紅,市面上也出現了許多相似品和人工處理品。
剛玉寶石: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剛玉寶石了,我們可以透過晶體形態、多色性、寶石內部的特徵包裹體、折射率等方面來區分。
石榴石:尖晶石與石榴石可以透過折射率、螢光、查爾斯濾色鏡下反應、內部包裹體加以區別。
鈷擴散處理:人工處理品一般要警惕鈷擴散處理的藍色尖晶石,將樣品置於紙巾上,在下方使用強光源打光,再用放大鏡觀察即可發現顏色主要集中在表面、刻面、裂隙處,此外還可以觀察到助溶劑殘餘。
#礦物晶體 #科普 #礦物 ##鋰輝石##地質 ##收藏 ##礦標 ##寶石科普 ##礦展 ##化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