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若出現藍字乃本人註解。
有些新手寶迷,看到漂亮的寶石想要入手時,因為不了解,望而卻步;有些寶迷衝著款式好看買的珠寶,自己卻不知道材質;還有些寶迷一直以為自己花了大價錢買的寶石A,結果卻是比較便宜的寶石B…...
今天,我們帶大家,花五分鐘快速認識下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且容易混淆的寶石—
(本文稍有門檻,推薦新手寶迷先收藏,再慢慢消化。)
一、玉石類
玉石指由自然界產出的,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少數為非晶質體。玉石的特定品種主要是根據構成礦物集合體的主要礦物成分來劃分的,也有一些是根據產地和傳統的名稱來命名的。
不同品種的玉石,所含的礦物成分和結構不同,呈現的質地也不同。就像絲綢、羊毛、純棉、蕾絲這幾種材質所呈現的質感,是不同的。
翡翠的這一結構特徵,明顯有別於其他玉石,讓它在肉眼觀察下,看起來光澤要比其它的玉石銳利或冷冽。如果是質地特別細膩、種水非常好的翡翠,它的光則會讓人感到有些「刺眼」,這種光也被業內稱為「起剛光」。
大家比較熟悉的瑪瑙和玉髓,這兩種都是隱晶質石英岩玉石。隱晶質是指用肉眼或藉助普通10倍放大鏡不能觀察和分辨出單一礦物顆粒的集合體。有條帶的稱為瑪瑙,沒有條帶的稱為玉髓。(還有一種不帶條紋的叫「碧玉」)
瑪瑙和玉髓的結構特徵,讓它在肉眼觀察下,看起來光澤顯得溫婉柔美一些,就像水面上籠罩了一層淡淡的薄霧,或水分很高的果肉,質地特別細膩的會看起來很像果凍。
近兩年來網路上特別火熱的天山翠,是顯晶質石英岩玉,通常底色為白色,不透明到半透明,有些會飄著些許綠色。
大家仔細觀察,能明顯在天山翠上看出顆粒感,這點和瑪瑙、玉髓在質感上有明顯的不同;它所呈現的光澤比較平靜,這點和翡翠有所不同。
和田玉VS阿富汗玉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為6.0~6.5,主要礦物為透閃石,礦物顆粒細小,結構緻密均勻。在肉眼觀察下,它的質地非常細膩、潤澤。
除了最為受寶迷和藏家喜愛的白色和田玉,它的主要品種還有青白玉、煙青玉、翠青玉、糖玉等。
阿富汗玉就是大理岩,主要礦物為方解石,它的摩氏硬度只有3,通常會被用來當做裝修材料,或者擺件。大家在一些古蹟景點看到的漢白玉欄杆或地磚,就是這種材質。其中質地比較細膩的,會被雕刻成雕件或首飾,有時會被稱為白玉銷售。
二、彩色寶石
小編經常在網路上,看到有寶迷將紅色的晶體寶石統稱為紅寶石,將綠色的寶石,統稱為綠寶石。其實顏色接近的寶石有許多品種,比較常見和容易混淆的主要有:
紅寶石VS碧璽VS石榴石
中到深紅色的剛玉,被命名為紅寶石,是一個寶石品種。紅寶石的摩氏硬度為9,在主流的天然寶石中,它的硬度僅次於鑽石,拋光表面具亮玻璃光澤至亞金剛光澤。簡單理解就是,紅寶石的表面比絕大部分的寶石都亮~
紅寶石通常含有豐富的針狀細小礦物,這些內含物可散射光線,提亮某些原本太暗的刻面,讓紅寶石的顏色更加柔和,從而外觀呈現出迷人的糖漿感或者絲絨感。
大多數的紅寶石比較小,尺寸在1克拉以下,1~3克拉的重量已經比較難得,3克拉以上的較為稀有。
碧璽是極為複雜的硼矽酸鹽,摩氏硬度7~8,具有玻璃光澤,透明至不透明。紅色系的碧璽,顏色從紅、桃紅、紫紅到玫瑰紅不等。它往往顆粒大,5~10克拉左右很常見。
如果同時看到紅寶石和碧璽,可從亮度和火彩將二者快速區分。通常大多數紅寶石的顏色偏正紅色或玫紅色,而碧璽則大多帶有紫色調或粉紅色調,正紅色者極為少見;如果一顆玫紅色的寶石,價格不貴,個頭在3克拉以上,那它是碧璽的機率遠大於紅寶石,5克拉以上那基本上是碧璽沒跑了。
石榴石的礦物成分為島狀矽酸鹽礦物,大多數石榴石的光澤為玻璃光澤,其中折射率較高的品種可呈現亞金剛光澤。
紅色是石榴石最常見的顏色,包括紅色、粉紅、紫紅、橙紅等,大多數紅色石榴石帶有粉紅色調或橙色調或玫紅色調。石榴石通常內含物較少,肉眼看非常乾淨。在重量方面,紅色系的石榴石大顆粒還是比較常見的。
由於石榴石幾乎不含有肉眼可見的內含物,在切磨成刻面時,可明顯從檯面看出它的暗域,而碧璽和紅寶石由於內含物較為豐富,會把光線進行折射和反射,反而暗域不明顯。
因此,大家在看到紅色的刻面寶石時,可用排除法來辨認以上這三種寶石。
藍寶石VS坦桑石
剛玉家族中,除了紅寶石的其他顏色,統稱為藍寶石。其中,藍色藍寶石憑藉著深邃迷人的藍色和悠久的歷史,備受歡迎。
藍色藍寶石的顏色,從淺藍色、藍色、矢車菊藍、皇家藍、靛藍色到深藍色不等。
坦桑石,是寶石級黝簾石,摩氏硬度為6~7,透明且有玻璃光澤,具有明顯的多色性,在不同的晶體方向觀察時,常呈現出藍色和紫色。
坦桑石的體型較大,普遍在5克拉以上,10~20克拉也較常見;而藍寶石的體型較小,常見於1克拉以下,3克拉以上屬於大顆,5克拉以上的則較少。
大家可以從寶石的顏色和個頭,來區分藍寶石和坦桑石。
祖母綠VS透輝石VS碧璽
祖母綠,是最常被稱為「綠寶石」的寶石品種了。它屬於綠柱石家族,含鉻呈現出鮮翠欲滴的綠色;具有玻璃般的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摩氏硬度是7.5~8。
祖母綠的內含物、裂縫或裂紋多而複雜,全淨的非常少見。有時,這些內含物會在祖母綠中形成宛若生長著茂密植物的花園或森林般的神奇景象。這種來自大自然的美麗饋贈珍稀且幸運,祖母綠也因此被稱為「花園寶石」。這些內含物,也是鑑定祖母綠的重要參考手段之一,可以簡單理解為祖母綠的「指紋」。
透輝石則是一種天然的鈣鎂矽酸鹽,當它含鉻比較多時,則會呈現十分鮮翠的綠色。但由於透輝石摩氏硬度5.5~6.5,光澤相比祖母綠要弱一些。
相較於祖母綠豐富的內含物,碧璽內部要乾淨得多;顏色上,綠碧璽的內部看起來要比祖母綠暗了許多,如果是刻面綠碧璽,則暗域更為明顯。
三、珍珠
常有寶迷在網路上發文問,我在xx海濱景區買的珍珠是天然野生/海水珍珠嗎?
天然野生珍珠VS養殖珍珠
目前,大家在市場上看到的珍珠,基本上都是養殖珍珠。依產出水域特徵分為海水養殖珍珠和淡水養殖珍珠兩種。
海水珍珠vs淡水珍珠
海水珍珠較常見的主要有澳洲白珠、大溪地黑珍珠、南洋金珠、AKOYA珍珠等,通常光澤較明亮,表皮細膩。
淡水珍珠較常見的顏色有白色、米黃色、玫紅色、紫色、橙色、黑色等,通常光澤相對海水珍珠較暗,表皮伴隨有生長紋和粗糙的顆粒感。
如果是10毫米直徑以上的珍珠,大家可以先從顏色和光澤來分辨是海水珍珠還是淡水珍珠。例如粉紅色的珍珠那基本上就是淡水珍珠沒錯了。
如果是直徑在10毫米以下且有光澤的白色系珍珠,很有可能是 AKOYA珍珠或品質很好的淡水珍珠,這種不建議新手寶迷直接用肉眼分辨,應以證書為準。
以上這些快速辨識寶石品種的方法,只是來幫助大家在選購心儀的珠寶時,判斷是否要進一步或止步交易。實踐出真知,大家可以多看、多了解,再購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