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認識《千里江山圖》中千年不褪色的礦物顏料

 摘自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 

《千里江山圖》誕生於北宋徽宗年間,是一位天才少年王希孟在十八歲時所畫。全卷畫長11.91公尺,是綠青山水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那青綠山水所用的顏色源自於礦物質石青、石綠,九百多年過去了,除了絹色稍微變暗,有些顏料重的地方脫落以外,整體依然保持著非常鮮豔的顏色。

《千里江山圖》那抹艷麗的色彩,來自藍銅礦研磨出來的粉末,在中國被稱為石青,而山腰上的綠色來自在藍銅礦中常見的伴生孔雀石稱為石綠。它們共生在一起時藍綠兩種寶石交相輝映,來到畫上則如遇舊鄰相得益彰。

石綠

國畫顏料中的「石綠」指的是孔雀石(或稱矽孔雀石),以華麗的,類似孔雀尾羽的青綠色花紋著稱。孔雀石的化學式 Cu2〔OH〕2CO3,顏色為孔雀綠色,顏色有深有淺,呈同心圓狀或條帶狀是孔雀石的典型特徵,絲絹光澤或玻璃光澤,不透明。晶體結構為單斜晶系,晶體形態為斜方柱,單晶呈柱狀、針狀,有時可形成燕尾雙晶。集合體呈皮殼狀、層狀、腎狀、葡萄狀、鐘乳狀及同心環帶的球狀等形態。莫氏硬度3.5-4.5,密度3.5-4.1 g/cm3。孔雀石與藍銅礦有互相轉變的能力。在密閉、乾燥、二氧化碳充足的地下環境中孔雀石會轉變為藍銅礦,而不具有上述條件時,藍銅礦就會轉變成孔雀石。

孔雀石顏色為翠綠、草綠、暗綠不等,硬度較低適宜研磨成色粉,曲折率極低,且穩定性極佳,具有髮色鮮豔,保存持久的特性,在世界上廣泛使用。

石青

藍銅礦是含銅的碳酸鹽礦物。產於銅礦床氧化帶、鐵帽及近礦圍岩的裂隙中。其形成一般稍晚於孔雀石,但有時也被孔雀石所交代。藍銅礦因風化作用,使CO2減少,含水量增加易轉變為孔雀石,以至孔雀石和藍銅礦能夠相互可逆互生的關係。屬單斜晶系,十分稀少,通常呈隱晶鐘乳狀、塊狀、皮殼狀、結核狀及纖維狀集合體。具同心性層狀、纖維放射狀結構。有綠、孔雀綠、深綠色等。常有紋帶,絲絹光澤或玻璃光澤,如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1.730-1.836,雙折射率0.106 ,多色性為無色-黃綠-暗綠。性脆,貝殼狀至參差狀斷口。遇鹽酸起反應,容易溶解。粉末用於製作天然藍色顏料。

製作方法

中國古人用得最廣泛的礦物顏料恐怕就是石青和石綠了。礦石磨出來的粉在沉澱提取之時,以其顏色深淺劃分為頭青、二青、三青,石綠則是頭綠,二綠、三綠,研磨到極細之後混合動物膠使其容易黏到畫面上,就成了容易使用的顏料。

中國藍銅礦產地

廣東省陽春市石碌銅礦是春秋時代就已開採、冶銅的老礦場。它蘊藏的孔雀石、藍銅礦儲量居全國榜首。陽春的石碌銅礦以生產花狀藍銅礦和鍾乳狀孔雀石而聞名,形狀多樣,有的似蒼松翠柏、有的似飛禽走獸……,以其超凡的品質、艷麗耀眼的色彩、獨特的晶體結構而享譽全球。陽春藍銅礦是最早出現在國際市場的中國礦物標本,1980 年由中國地質博物館帶到美國圖森礦展公開展示。那是中國礦物第一次和國際礦物界進行交流。以下是地質博物館珍寶「藍銅礦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廣東省成立了年產銅一萬噸陽春石菉銅礦企業。在銅礦開採過程中,有人在礦石中發現了一些藍銅礦細粒,那些藍色板狀晶體構成的花瓣狀晶簇猶如綻放的花朵,吸引勘探者的目光。

由於這些藍銅礦較稀少,平均每一百噸銅礦石中僅有十公斤左右藍銅礦,絕大部分都隨著其他礦石一起直接進入了煉銅爐。消息傳到當時的地質礦產部中國地質博物館,相關人員在館領導安排下,為挽救藍銅礦,緊急趕到廣東陽春石蕁銅礦山,與當地人員進行溝通,最終以每噸一萬元的價格收購了十五噸藍銅礦原石,歷時一年多時間分四批,收藏到中國地質博物館,千方百計地把這批珍貴的標本從煉銅爐中搶救回來。後來,這批藍銅礦一部分用於和國外進行礦物標本交換,一部分用以換取外匯購置新的礦物標本,還有一部分則被裝飾成藍色的石牆,矗立在地質博物館的礦物岩石廳門口供人參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